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查看: 1665|回复: 3

苏颖自述:琴声悠扬【4】

[复制链接]

尚未签到

发表于 2016-7-28 18:33: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琴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手风琴之家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
四、严慈恩师


跟随王老师学琴后逐渐得知,王老师与我父亲同龄,1930年出生,属马。原36军部队文工团专业手风琴手,曾公派到前苏联又专门进修手风琴,后分配在吉林市歌舞团,文化大革命开始时,与团里许多艺术家一起走“五七道路”举家搬迁至乡下下乡劳动数年。文化大革命快要结束时,这些优秀的艺术家返城,奉吉林市政府领导指示,与原歌舞团几位元老及“五七道路”回来的专业人员,组织成立了吉林市业余艺术学校,虽然是业余艺术学校,但是教学标准和模式与专业的艺校一样。艺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为部队及社会各界培养后备文艺人才。例如:艺校的刘汉校长就是原歌舞团团长,也是“五七道路”回来的,是我们艺校管乐教师和管弦乐队的指挥,声乐班尹老师、小提琴班熊老师、大提琴班倪老师、舞蹈班武老师等各位老师都是原歌舞团的教师和主角演员。


我们手风琴班王老师平时话语不多,除了给我们上课、练琴,很多时间都在埋头写谱。老师写谱时,边小声唱,边在琴上试着听效果,或用手指在桌子上比划之后写上指法。由于王老师还兼任副校长,负责全校的教学管理工作,因此老师还得挤出时间写艺校的《年终总结》材料、给艺校共同课排课表等。王老师特别勤快,忙里抽闲还干艺校和家里的活,艺校的桌椅门窗坏了、舞蹈班的把杆坏了、炉子冒烟不好烧了这些琐事几乎都是王老师去修理、去做。总之,老师做的多,说的少。


王老师在弹琴技术方面对我们要求很严格,但是老师从来不发脾气,我们如果没弹好,他就一遍一遍地示范,并让我们反复模仿,或手把手地耐心教授,或反复地唱给我们听,直至我们基本掌握为止,最后嘱咐我们回家后好好练习。老师要求我们:每一个音符的弹奏不能有一点含糊,渐强、渐弱、跳音、顿音、滑音、饱和音、连音、轮指、抖风箱、控制风箱等,要求必须弹奏准确,音色差一点也不行。


在那个年代,现成的手风琴曲基本买不到,王老师曾多次来到长春,到吉林省艺术学校(现为吉林艺术学院)找他的老朋友艺校教手风琴的李明俊老师,给我们带回规范的《手风琴练习曲》1-3册,以补充我们学习。王老师还利用业余时间,将中外经典名曲改编成手风琴独奏曲,让我们弹奏,例如《吹起银笛弹起琴》《玛利亚玛丽》《伏尔加船夫曲》《西班牙圆舞曲》《我的肯塔基家乡》”等名曲,为了演出之用,王老师还编写了《我为祖国献石油》《我爱蓝色的海洋》”等手风琴伴奏曲,改编了很多首。


王老师也很惯着我们这些学生。我们这群学生虽然练琴时和上台演出时像模像样的,但我们当时都是十一、二岁,和普通活泼好动的孩子没啥两样。我们经常去老师家耍闹、吃饭。王老师的家就在学校旁边,其实就是与大庙相连的小庙,确切地说,是大庙的偏厦。想起当年考艺校时遇见王老师的那天,王老师匆匆向学校的右边走,可能就是回家照顾一下家里瘫痪在床的岳母。


王老师的家能明显看出是后改造的,屋子分里外两间,外间宽敞并有新搭的炕和炉子,老师和师母住在狭小的里间,里间在一个很小很小的台阶上,只能摆放一张床,没有阳光,棚顶很矮,大人站在那里都不能直起腰,下了台阶就是胶合板做的通往外间的简易门,小屋


子里基本没有站立的地方。


相比之下,外间稍显宽敞,也明亮温暖很多,王老师的岳母就住在外间。老师的岳母患了偏瘫,老人家斜靠着坐在外间新搭的炕上,用自己健康的一只手不停地轻轻揉着另一只不能活动的手,老人家经常用不太清楚的语言微笑着让我们吃这吃那,还与我们说话,时间长了,我们就基本能听清楚老人说的“你们冷不冷”“锅里有饭”等话,以及她想要表达的意思了。


王老师家里的一切摆设与原来庙的窗户和格局完全不相协调,后来得知这是“五七道路”回来后单位给安排的住处。老师和师母(我们称呼李姨)有三个孩子,加上老师的岳母共六口人,房间里显得很拥挤。


由于老师家就在艺校隔壁,老师的三个女儿与我们年龄相仿,并且也在艺校学习,因此,我们经常到老师家里玩耍,饿了就在老师家里吃饭;记得有一次玩捉迷藏时,手风琴班一位男生姜力功同学将王老师家的饭锅给弄翻了,二米饭撒了一地,在很难吃上大米饭的年代,真是非常可惜。现在想起来还很后悔,不该跟他们在老师家玩耍,那散在地上的二米饭,至今仍清晰记得。


王老师是我们艺校的副校长主抓教学,负责教学管理和秘书工作,全校的公共课程(视唱、练耳、作曲、乐理等)安排、学校的总结、各种申请报告等都是王老师的任务,所以王老师办公桌的抽屉里有艺校的公章和印泥,那个抽屉也没有锁,艺校的公章和印泥就成了我们的玩具。


我们手风琴班的姜力功同学很淘气,他当时10岁,他经常拿出老师的公章到处乱盖,班里同学的琴谱本子上几乎都被他盖过印,他那可笑的姿势和盖印的理由依稀记得:一只手背在后面,一只手高举着红色圆形大印,肚子向前挺着说“你弹得不合格”“这里你弹错了”,之后,就“啪””地一下在同学的琴谱本子上盖个印,我现在保留着的琴谱本子上还有被他当年给盖的艺校大印呢。其实,我也拿老师的校印盖过几次,但是,我是认真地工工整整地盖在我自己琴谱的封面上,而不是乱盖。


姜力功同学还故作很有学问的样子,喜欢给同学的名字进行诠释,给我的名字诠释的结果是:“苏颖,意思就是苏联电影。””他还趁着我不注意时,将诠释写在我的琴谱封面上,当时我不太高兴,现在想起来是多么的亲切,若干年后我们再见面,还时常提起过这些快乐的往事。这位淘气又可爱的姜同学在两年后考上了长春的吉林省艺术学校(现吉林艺术学院),他现在在吉林省歌舞团交响乐队,兼任东北师范大学、吉林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经常国内外演出。


王老师孝敬老人。王老师的夫人李姨是中学语文教师,李姨的学校离家很远而且工作也很忙,王老师的岳母(我们称呼李姥姥)患半身不遂,我们到艺校学习的时候,李姥姥就已经瘫痪多年了。王老师照顾老人很细心,经常给老人做饭、喂药,背着老人去医院。后来王老师买了一辆脚蹬三轮车,时常骑着三轮车送老人去医院,直至多年后又给老人送终。


王老师孝敬老人也影响了我们。在王老师给同学上课较忙的时候,我们来艺校上课时,知道老师心里惦记家里的老人,也差不多掌握了老师在几点回家生火、烧水、喂药的规律,有时候,我们等待上课的同学或已经上完课的同学就很主动、很自然地跑到老师家与老师的女儿一起烧火、给李姥姥喂药或热饭,为老师做点力所能及的事。做这些事情我们都觉得非常习惯和熟练,也特别愿意去做,就像在做自己家里的事一样。

尚未签到

发表于 2016-7-29 08:59:37 | 显示全部楼层
王老师真是好人,愿好人一生平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尚未签到

发表于 2016-7-29 10:32:24 | 显示全部楼层
虽是平实的生活描述,但映射出王老师严谨的教风和闪光的人品。这些都给了学琴的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润物细无声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尚未签到

发表于 2016-7-29 20:22:32 | 显示全部楼层
主人翁是特别年代的幸运儿,碰到了好导师,真不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