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查看: 21239|回复: 29

[欣赏] 手风琴版的蒙古酒歌《金杯银杯》

  [复制链接]

尚未签到

发表于 2012-3-2 09:33: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琴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手风琴之家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
非常喜欢这首歌曲,没想到用手风琴拉出来感觉也不错哦!~第一次听这首歌曲是在谭晶在维也纳的和谐之声演唱会上,回来一直在寻找这首歌曲,一找才发现蒙古族里就有好几首酒歌,找来找去才知道歌曲的名字是叫《金杯银杯》。

下面这个就是手风琴版的拉{:1:}{:1:}{:1:}


提示如果不会分享视频和音频请点击这里查看分享攻略

尚未签到

发表于 2012-3-2 16:59:48 | 显示全部楼层
哇~凤凰姐,这可是我们蒙古族酒席中招待远方宾客必唱的一首祝酒歌啊!!   这首鄂尔多斯的民歌以其感情热烈,音域宽广和曲风豪放等蒙古族民歌惯有有的特点而享誉全国,是一首蒙古族祝酒歌的代表作,无数的宾客都应此歌而对内蒙古人民的热情好客的民族特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凤凰姐要不要听我唱一下原汁原味的祝酒歌?另外凤凰姐有没有手风琴谱啊?{:1:}:{: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尚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2-3-2 17:39:31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叶孤舟 发表于 2012-3-2 16:59
哇~凤凰姐,这可是我们蒙古族酒席中招待远方宾客必唱的一首祝酒歌啊!!   这首鄂尔多斯的民歌以其感情热烈,音 ...

谱子只有简谱,左手得自己配,我超级喜欢这首歌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尚未签到

发表于 2012-3-2 17:44:54 | 显示全部楼层
飝天灬鳳媓 发表于 2012-3-2 17:39
谱子只有简谱,左手得自己配,我超级喜欢这首歌曲。

奥~~凤凰姐真是厉害啊,这个该怎么配啊?求凤凰姐教我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尚未签到

发表于 2012-3-2 17:46:5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首歌是我小时候姐姐教给我的,我也特喜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尚未签到

发表于 2012-3-2 18:08:25 | 显示全部楼层
听到此祝酒歌想起十年前到蒙古包喝酒的情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尚未签到

发表于 2012-3-2 19:07:15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叶孤舟 发表于 2012-3-2 16:59
哇~凤凰姐,这可是我们蒙古族酒席中招待远方宾客必唱的一首祝酒歌啊!!   这首鄂尔多斯的民歌以其感情热烈,音 ...

原来你是蒙古人啊。

我喜欢蒙古音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尚未签到

发表于 2012-3-2 19:07:33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叶孤舟 发表于 2012-3-2 16:59
哇~凤凰姐,这可是我们蒙古族酒席中招待远方宾客必唱的一首祝酒歌啊!!   这首鄂尔多斯的民歌以其感情热烈,音 ...

原来你是蒙古人啊。

我喜欢蒙古音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尚未签到

发表于 2012-3-2 19:17: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一叶孤舟 于 2012-3-2 19:21 编辑
太平 发表于 2012-3-2 19:07
原来你是蒙古人啊。

我喜欢蒙古音乐。


蒙古族还有一首比较有名的,叫做<<鸿雁>>,这首曲子一改蒙古族歌曲豪放,热烈的曲风,转而变为了委婉,和忧伤,下面是他的一些简介   
                                         走进鸿雁的故乡
    巴彦淖尔市乌拉特草原是内蒙古自治区九大集中分布的天然草场之一,它孕育了匈奴、鲜卑、突厥、蒙古等草原民族,留下了悠久灿烂的游牧文化。其中,蒙古族乌拉特民歌就是这一游牧部落流传至今的的文化活化石。新中国成立60年来,乌拉特民歌不断被传承和发扬,经久不衰的传唱在草原上。

   9月的乌拉特草原天高云淡,为了纪念乌拉特部落从呼伦贝尔大草原迁徙到巴彦淖尔整整360周年,乌拉特中旗民歌协会将于9月6日在民歌之乡呼勒斯太举行千人民歌手演唱会。为了欣赏到这一听觉盛宴,更为探寻这一英勇部落流传至今的精神渊源,我们几经颠簸来到乌拉特中旗呼勒斯太苏木。

   呼勒斯太被喻为是鸿雁的故乡。在呼勒斯太还流传着关于《鸿雁》的一个美丽传说:相传很久以前,呼勒斯太的牧民们逐水草而居,以放牧捕猎为生,在二狼山下住着一户叫苏和的牧民,他们有一个女儿叫鸿嘎鲁(鸿雁),她与同村的男青年布仁相爱,互定了终身。不久,外虏侵入,布仁应征去了南边,为了保卫家乡,他不幸牺牲在了战场上,鸿雁姑娘在家乡闻讯后,悲痛欲绝,她决心继承心上人的遗志,于是,告别了父母,踏上了保卫家园的征途。可是一年年过去了,草儿绿了又黄,雁儿走了又来,就是不见姑娘回还;据打仗回来的人说,美丽的鸿雁姑娘也牺牲在了战场上,在弥留之际,她望着北方,神情似乎对身边的人说:“叫他们不要为我忧伤,等春天到来的时候,我会和布仁等英雄们变成鸿嘎鲁飞回故乡;那里是我可爱美丽的家园呀。”后来,这里就有了鸿嘎鲁的故事,再后来,鸿嘎鲁的故事慢慢的变成了一首歌。变成了一支委婉悠扬动听的歌。一支深受牧民喜爱而广为流传的歌——“鸿雁”。

   走进呼勒斯太苏木才发现,这里的牧民能歌的特别多,曲调大多为长调。牧人乌云一家用丰盛的午宴和歌声迎接我们的到来。我们的采访就从那首唱响大江南北的乌拉特民歌《鸿雁》的出处开始说起。(出录音):乌云:“这首歌是著名作曲家祁达楞太创作的,是他在迎娶新娘的路途中即兴创作的歌曲。”巴图:“这首歌以前就有,是人们传唱已久的民歌。”(录音止)

   乌拉特中旗民歌学会秘书长宝笛告诉我们:(出录音)“鸿雁这首歌的具体出处就是梅利根喇嘛创作流传下来的,据考证,这首歌产生于18世纪,喇嘛的书里都有这个歌词。”(录音止)

  乌拉特中旗民歌学会会长色格素:(出录音)“乌拉特从有人烟的时候到现在已经有360年的历史了,来了这个地方起下个“乌拉特”,可以说在360年当中,很多民歌来这以后才产生的,毕竟咱们乌拉特民歌不是只有鸿雁,还有其他很多很多歌,呼勒斯太就是比较集中的一个地方,都是牧民,唱的都是地地道道的乌拉特民歌。”(录音止)

   乌拉特部落是蒙古族诸部之一,汉语意思是“能工巧匠聚集之部落”。1648年,乌拉特部落从呼伦贝尔草原迁徙到如今的乌拉特草原,在此繁衍生息了360年,在悠长的历史岁月中乌拉特部落创造了悠久淳厚的文明,乌拉特民歌就是这一北方游牧部落的文化“活化石”。(出录音)牧民说:“有很多乌拉特民歌具有教育意义,比如说聘姑娘时唱的这首歌是梅利更活佛创作的。梅利更活佛的妹妹嫁的很远,嫁到婆家以后受到虐待,就回到哥哥这里诉苦。为此梅利更活佛就创作了这首歌教育妹妹,并把她送了回去。同时,这首歌也感动了婆婆,改变了对媳妇的态度。”(录音止)

   我们对北方草原游牧民族的性格,一般都有“英勇善战,粗犷豪放”的认识,却很少了解其“情感细腻,善良多忧”的另一面。如果将粗犷豪放视为外在性格,那善良多忧则是内在性格,这一阴一阳恰好形成互补。这种内在性格和体现更多教育意义的是乌拉特民歌特有的意蕴,因此,就不难理解乌拉特草原民歌的“慢多快少,忧多乐少,”的演唱风格,这种情感内倾的民族性格不仅表现在民歌旋律形态的表现上,还体现在歌曲内容的深刻寓意中。乌拉特中旗民歌学会秘书长宝笛说:(出录音)“乌拉特民歌最大的特点主要是歌颂圣主成吉思汗的、歌颂咱们民族的比较豪放的东西,你比如说,他唱父母、唱兄弟,都有自己的基调,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的那种表达方式。

  乌拉特中旗民歌学会会长色格素:乌拉特民歌跟其他地方不一样。都是叙述生活的,赞颂马的,赞颂爱情的,唱起来比较憨厚,音色比较宽广,特别是长调。”(录音止)

  的确,内蒙古地域辽阔,生活方式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演唱风格。因此,蒙古民歌既有风格上的统一性,又有地区色彩的多样性。乌拉特草原民歌大多以叙述性的长调为主,字少腔长是长调民歌一大特点。著名蒙古族歌唱家拉苏荣说,长调在蒙古族音乐文化中最具有代表性,它把蒙古民族的智慧及其心灵深处的感受表现得淋漓尽致。不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只要是蒙古人听到长调,都会体味到其中那份独有的激动与苍凉。(出录音):年老者讲述民歌的故事:“弟兄两个,弟弟可富了,哥哥可穷了。哥哥从远方回来,想进弟弟的家,但看到弟弟家客人那么多,从外头听,里头就那么红火,(拴马桩上都是客人起来的马),他觉得自己很穷、很悲观,就进不了他弟弟的家,就在外面唱了一首歌,意思就是我犹豫的在你的房后绕了三圈了,我富裕的弟弟。”——歌声起)(录音止——混民歌 )
  
  听着这些原声态民歌,我的脑海里浮现出这样的画面:碧绿的草原苍茫辽阔,一望无际,朵朵白云像崭新的棉絮般静静地浮动着,在蓝天映衬下,越发显得皎洁。乳白色的蒙古包群像是撒落在绿色翡翠盘里的珍珠。天地相连,浑然一体,构成了一幅瑰丽的画卷。有时候,也许最单纯的东西是最有魅力的。原声态民歌给我的感觉就是单纯、真挚。 它是歌手面对天地、面对自己、面对劳动、面对羊群、面对自己的心上人用本嗓子演唱的。它几乎不需要伴奏、更不需要花哨的外表,但是,那份来自于心灵的感动是最久远的。

  乌拉特民歌的每一首歌中都包含了深深的草原情结。在他们中间,只要有一人领唱长调旋律,其他人都跟着唱,当时就会产生庄严肃穆、声势浩大、辉煌壮丽的气势。

  “劳者歌其事,饥者歌其食”。原生态民歌曾经是中华民族最为普遍的精神食粮,中华文明5000年,灿烂的文化衍生了璀璨的民族音乐。这些曼妙的歌声和优美的旋律就像春风细雨滋润着大地,滋润着老百姓的生活,滋润着我们的历史。但时至今日,那些源远流长的绚烂的民族音乐却并没有像映山红那样越来越多,越生越多,反而年年凋谢,直至很多旋律已经灭亡。长调民歌本身是一种靠口头传承的民间艺术,所以,长调常“附着”在传承人的身上。可近十几年来,随着一些著名长调演唱艺人相继离世和“马背民族”走下马背,长调诞生的原生自然环境发生了改变,马背上的千年绝唱及一些独特的演唱方式和方法濒临失传。

  据了解,目前内蒙古民间演唱长调的人越来越少了,尤其是对乌拉特长调民歌只有极少数老人、专业研究人员略知一二。据我们了解,乌拉特中旗民歌协会目前搜集整理到的民歌也只有近500首。民歌学会会长色格素不无忧虑地说:(出录音)“从现在的状况来看,我认为,大部分歌子就已经失传了,你想这些老人没了以后,纯粹就不行了。牧民现在,在牧区放羊的年轻后生有几个,那么这些(年轻人)在社会上闯荡,地方民族的东西他不弄,其他的东西接受的比较快,如果不重视不抢救,我看够呛。”(录音止)

  生于70年代的乌兰对我们说:(出录音)“我的姥姥是民歌手。小时候我经常看到她和邻居们聚在一起唱民歌、一唱就是一晚上,唱到动容处,还会边抹泪边敬酒边长唱歌,那时我觉得很奇怪,也不爱听,但现在回味起来,这些原汁原味的老歌还是好听。

  生于80年代的布和说:我不喜欢听民歌,我喜欢时尚点的音乐。

  生于90年代的撒娜说:我不会唱这些歌,但是我觉得也挺好听的。”(录音止)
      
  历史总让人惦记,传统也无法割断。保护、发掘原生态民歌中蕴含着的大量精神文化资源,就是在保护自己民族的历史,保护民族的文化生产力,也是在保护民间文化遗产、守护民族的精神家园。

  人类的一切文明都是属于世界的,都是属于世界人民的,因此我们没有权利去遗忘。乌拉特中旗民歌学会会长色格素:(出录音)“我们举办了两次千人演唱会,07年一次,08年一次,希望下面的青少年和广大牧民继承和发扬我们民族的东西,让它越唱越长久,这样以后,我们乌拉特部落的民歌就衰老不了,我认为寿命长的东西就是从民族的东西往出走、从地方特色往出走。咱们巴彦淖尔也就这么三个牧区,紧地抢救的了。”(录音止)

  有人说,民歌注定要消亡,也有人说,自生自灭是民歌最干净、最自然的结果。但是,我说,即使民歌泯灭了,它作为一种民族文化,也将在历史和现实之间传承相接。面对被我们误读较深、渐已淡忘,即将消失却滋养我们已久的天籁之声时,尊重并保护原生态民歌,弘扬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就成为我们急需达成的文化共识与义不容辞的文化责任。(出汽车声——混民歌)

   在我踏上返城的旅途时,呼鲁斯太千人民歌手演唱会的歌声和呼勒斯太牧区那种苍茫的感觉一直回映在我的脑海。草原文化遗产就像散落在草原上的珍珠,我们稍有不慎就会把它们丢失。我们在策马奔驰的同时,有责任、有义务俯身把这些珍珠宝贝捡拾起来,串连起来,让它们熠熠发光。我们需要像保护草原原始植被一样保护那些依然存留在人们心中的草原的这种人文精神———万万不可轻易地去否定和毁坏它们。 我们期待民族文化能够继续发扬和传承下去!

供稿:陕西新闻广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尚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2-3-2 19:56:25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叶孤舟 发表于 2012-3-2 17:44
奥~~凤凰姐真是厉害啊,这个该怎么配啊?求凤凰姐教我啊

小调的歌曲用小三和弦就好了,只是中间靠后面的部分有个别小节需要用到大三和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